近年来,“厌学”成为家长最担忧的青少年问题之一。一些孩子表面上只是“不想上学”,但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心理辅导案例中,我们发现,厌学并非简单的懒惰或叛逆,而是孩子内心呼救的表现。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,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。
一、厌学孩子的内心世界:隐藏在沉默背后的情绪
1. 对失败的恐惧
不少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瓶颈,成绩下滑后,害怕被批评或被同学比较,逐渐失去自信。为了避免失败,他们选择逃避课堂。
2. 对理解和尊重的渴望
青春期孩子对情感支持的需求很强。当他们感到父母“只看成绩”,却忽略内心感受时,会用厌学行为表达抗拒。
3. 自我价值感缺失
如果孩子在学习之外没有其他优势领域,容易产生“我不够好”的认知,进而否定自己,形成恶性循环。
二、家长打开沟通之门的三个核心原则
1. 接纳情绪,而不是否定
当孩子说“我不想上学”,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是批评甚至惩罚。但湖北正苗启德提醒:这只会加深对立。
正确做法:先回应情绪,比如“听起来你最近很累,愿意和我聊聊吗?”让孩子感到安全,愿意表达真实想法。
2. 用倾听代替说教
沟通不是家长单方面输出,而是双向交流。家长应多提开放性问题:“你觉得学习最让你难受的是什么?”“如果可以改变一件事,你希望是什么?”
这样的对话能帮助孩子表达,同时让父母更清楚问题根源。
3. 给孩子合理选择权
青春期孩子强烈追求自主。如果父母总是“替他们决定”,沟通的大门很难打开。
例如,可以这样提问:“你觉得是先调整作息,还是先把某科目理清?”在规则内给予选择,能让孩子感觉被尊重。
三、专业干预的重要性:家长不是“孤军作战”
有些厌学问题,背后隐藏的是焦虑、抑郁或社交障碍。如果孩子长期沉默、拒绝沟通,甚至出现情绪崩溃,家长就需要寻求专业支持。
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通过心理测评、情绪疏导、行为干预,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学习信心,同时指导家长进行有效陪伴和沟通。
✅ 结语
厌学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,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。理解比责备更重要,倾听比说教更有效。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每一位家长: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,不是“要求”,而是“共情”与“信任”。
因为,只有当孩子感到被理解,他才愿意重新出发。